11月27日,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发布2023年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名单。整体来看,除去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再次入选外,交通银行首次入选。

  同时,我国商业银行在名单分组中也有所提升,其中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已经升至第二档。

  在业内看来,对银行而言,尽管纳入G-SIBs意味着更严格的核心资本监管,但被纳入也意味着国际影响力的加强和全球知名度的提升。“同时,随着大型银行的跨国经营,其已经渗透到了全球经济的各个角落,若发生破产清算,也将引发全球性的经济动荡,所以需要通过强制提高这些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监管要求,增强这些大型银行抵抗风险的能力。”

  具体详情如下——

  五大行全部入选名单

  从名单变化来看,2023年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共29家银行入选,数量上较2022年少了一家。主要在于与去年相比,瑞士信贷和裕信银行被移出了名单,我国交通银行首次入选。

  在名单的分组上也出现了一些变化。其中,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由第一档升至了第二档,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则保持在第二档。此外,同样从第一档升至第二档的还有瑞银集团。

  同时,当前银行分组具体情况为,第五档继续保持空缺;第四档为摩根大通;第三档为美国银行、花旗、汇丰;第二档为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巴克莱银行、法国巴黎银行、建设银行、德意志银行、高盛集团、工商银行等10家;第一档为交通银行、纽约梅隆银行、法国BPCE银行集团、法国农业信贷银行等15家。

  据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由金融稳定理事会与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等共同编制,从2011年起每年公布。而从2022年以来,我国的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相继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在我国和全球金融领域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入选银行在全球金融体系占有重要地位,与全球金融系统稳定息息相关,因此,名单中的银行都必须具备额外的抵御损失能力,根据组别不同有不同的附加资本要求。名单组别共五组,分别适用1%、1.50%、2%、2.50%和3.50%的附加资本要求。

  对于此次首次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交通银行表示,该行将对照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有关监管要求,不断强化经营管理水平,实现长期良性稳健发展,以高质量发展为服务实体经济、维护金融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对交行入选早有预期

  据注意,对于此次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名单入选银行,市场早有预期。在10月底,评级机构惠誉博华发布的报告便曾对交通银行及其他中资银行入选情况有所预测。

  “根据测算,中国G-SIBs评分较2022年变动显著,其中交行测算结果超过130分的入选标准,有望入选G-SIB第一组。”惠誉博华报告称,即使因不可避免的测算误差而导致预测失准,仍然坚持认为交行只要保持目前发展趋势,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同时,在2022年11月,央行副行长宣昌能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也表示,自2011年以来,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相继被认定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未来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也可能进入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

  不过,惠誉博华认为,预计其他分数低于交行的中资银行未来5年内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可能性不大。“评分低于交通银行的兴业银行、中信银行以及招商银行,由于评分较入选标准差距较大,预计未来5年内入选G-SIBs的可能性不大。”

  对于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意义,有业内人士指出,对于银行来说,纳入G-SIBs意味着更严格的核心资本监管,这可能会降低被纳入银行的杠杆率,进而降低其ROE的表现,但被纳入也意味着国际影响力的加强和全球知名度的提升,可以说是既有机遇亦有挑战。

  同时,全球银行业监管机构设定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目的,主要是解决大型银行大到不能倒的问题。“随着大型银行的跨国经营,其已经渗透到了全球经济的各个角落。一旦这种大型金融机构发生破产清算,其造成的影响和风险可能会引发全球性的经济动荡。所以,需要通过强制提高这些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监管要求,增强这些大型银行抵抗风险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开展了2023年度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认定20家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

  对于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 由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20年12月3日发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表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规模大、复杂程度高,与其他金融机构关联度强,一旦出现问题,可能对金融体系产生较强的传染性,对宏观经济运行也可能产生较大的冲击。

  因此,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强化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防范“大而不能倒”问题成为全球范围内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内容。